(刊載於《華商匯》2011年第2期,華商匯語)
梁振英
世界華商聯合促進會榮譽會長
當天事畢,盡心盡力;人生如鏡,虛懷若谷。此乃梁振英的行事爲人之道。無論是測量、行政,還是種花,他都嚴謹認真,一絲不苟,三十年的花農生涯,他最明白萬物有情,生命可貴的道理。國父孫中山的名言,他信奉,「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詩雲:
戴德梁行主席,行政會議召開。
若問何物心儀?青荷綠蕉黃皮。
經濟前景「好壞參半」——梁振英專訪記
歐美經濟仍未真正走出環球金融海嘯的陰影,復蘇步伐緩慢,亞洲成爲拉動全球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中國居中所扮演的角色更是舉足輕重。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特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召集人梁振英接受本刊專訪時暢談對環球經濟的評估,對內地與香港關係的看法,對國家「十二五規劃」下香港定位的建議,坦言外圍形勢尚不明朗,固然會影響國家經濟的發展,但相信通脹加劇令物價持續上升,樓價久升不跌令老百姓難以安居樂業,才是內地必須仔細籌謀、著意解决的兩大難題。面對外界質疑香港影響力下滑,梁振英大派定心丸,力陳香港的文化、環境、制度及人才等優勢,强調香港仍是內地民企走向世界的最佳窗口,又指民企若能在香港成功挂牌上市,過程既是完善自身管理及財務的最佳途徑,亦是印證國際競爭力的金漆招牌。
年前的金融海嘯,改寫環球經濟格局。梁振英以「好壞參半」形容經濟前景,指出歐美正逐步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復蘇步伐相對緩慢,西方購買力依然疲弱,預計低息環境將會持續,這雖有利投資,却也導致資産價格不斷上升。而歐美市場萎縮,各國及地區都要著力開拓新興市場,這方面中國已早著先機,成果亦相當不錯。
不過,他認爲,國家今年面對的主要挑戰非來自外圍因素,而出自內部,尤其是通脹升溫導致物價上漲,加上北方200年不遇的罕情等難以預料的天灾影響,社會貧富懸殊差距拉大,以及樓價高企不落,凡此都是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需予以密切關注的重點議題。他幷點出來年樓市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在春節過後樓市會否出現「價」的調整:「農曆新年期間,樓市交投淡靜,出現了量跌的情况,但價格會否隨之應聲而跌却要待假期過後才見真章。」買不起樓成爲老百姓的「共通語言」,梁振英認同今年壓力仍存,但相信透過地方政府加快推出福利房,有助基層安居,紓緩樓價高企所衍生的其它社會問題。
民企近年發展迅速,更已成爲國家經濟中增長最快、最有活力的經營群體,有經濟學者便以經濟「天下三分有其二」形容民企的地位,可見民企占國家生産總值的比重不斷提升,其重要性亦毋庸置疑。梁振英坦言,內地民企無疑已經成爲各國及地區「兵家必爭之地」,皆因誰得到民企的垂青,誰的經濟就會有源源不絕注入的動力,越來越多的民企來港挂牌上市,其股價的上落更足以「動搖」市場,正印證了民企的影響力。
全球的主要交易所紛紛向內地民企伸出橄欖枝,但梁振英認爲香港最具優勢,仍是內地民企挂牌上市的「最佳選擇」,因在港交所挂牌對國際投資者而言本身就是一塊「靚招牌」。他表明若內地民企能够通過港交所嚴格的監管及審核,成功在主板或創業板挂牌,不僅是成功打造企業的形象,亦向世界展示自身的實力雄厚。
對企業發展而言,最重要的是如何善用資本,提升生産力,梁振英直言,在內地經濟向高增值轉型的過程中,香港的經濟發展模式及進程亦可爲內地民企借鏡,香港專業服務人才更能助民企從各方面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
不過,梁振英承認外來的競爭愈形激烈,香港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但今年正逢國家「十二五」開局之年,香港同時面對挑戰與機遇,在加快與珠三角經濟融合之餘,香港亦要進一步開拓內陸市場,爲數百萬的民營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的這塊「蛋糕」不止方興未艾,更是有待開發的「處女地」,他期望香港的專業人士北望神州之餘,亦要切實掌握內地的需求及香港的優勢,如此才能做到「强强結合」,互惠互利。
Copyrighted by GCTF 2019 | Designed by Inspirr Creation
網頁設計 Web design by Inspirr Creation_freelancer freelance job 创梦小豆 威客 网络兼职 网站建设- Inspirr網頁(香港)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