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陳雲林、蕭萬長、高孔廉等應邀出席「第五屆ECFA海峽兩岸暨香港民間經貿合作論壇」。
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長蕭萬長擔任特別嘉賓致詞。他指出,兩岸貿易自由化趨勢不會改變,並提出兩岸三地「大中華經濟圈架構」。他說,ECFA讓兩岸之間經貿聯繫更加緊密,去年香港和大陸簽署CEPA,加上台灣長期與香港存有緊密經貿往來,三者又是華人社會,血緣相連、經濟相通,絕對有機會發展出亞洲最有活力的核心經濟帶。他呼籲中國協助台灣和香港加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因為中國自2010年起,與東協國家發展自由貿易區,預計明年可望成形,若台、港、中三方合作,相互投資,並根據各自優勢,建構產業鏈,共同發展品牌,共建產業標準,拓展海外市場的力量有機會引領亞洲經濟圈。
![]() 高孔廉駱錦明許榮茂鄭宇民致詞 論壇榮譽顧問高孔廉在致詞中表示,論壇三家主辦機構五年來精誠合作,為兩岸民間合作搭建了高端交流平臺,起到「加持兩岸經貿,互惠互利共贏」的重要作用。 本會會長許榮茂說,五年來,ECFA海峽兩岸暨香港民間經貿合作論壇取得了可喜成績,促成了多項大型項目合作,推動了兩岸三地文化碰撞和發展,構建了有效的溝通渠道和平台。當前大陸退出的自貿區、金融創新等諸多新舉措,有人認為將會對香港、台灣等經濟開放區域構成威脅。然而,競爭無處不在,當外界環境不斷變化,新領域、新機遇、新挑戰都會應運而生,不應站在原地停滯不前。大陸經濟實力增長最快,而特別是浙商在近幾年來出了不少令人驚歎的商業成績,值得學習和思考。而有了論壇作為交流媒介,相信三地民眾都將從中獲益,希望三方合力,讓論壇在將來發揮出更大作用。自由貿易是兩岸三地經濟發展過程中不斷尋求的共同出路,應彼此合作,互利共榮。 台灣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駱錦明表示,以台灣經濟情況來說,這幾年台灣經濟人物全球化制度加深,國際經形式跟台灣經濟發展靈動性增高,兩岸三地應如何合作互補和創新,共同應對全球經濟加速波動和編號,正是今天論壇所要探討主題。前陣子關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議題在台灣收到關注,正反兩面的聲吶呈現出台灣社會多元化特色,而在2010年6月兩岸定ECFA以後幾年來,兩岸合作交流確實有多項具體成果。ECFA對促進兩岸經濟發展有正面效果,兩岸經貿關係將因為ECFA落實而創造無限商機,期待未來兩岸三地會有更多合作聯繫,並發展成華文區最繁榮的經濟鐵三角,兩岸經貿關係日趨緊密,皆由民間企業的密切合作與交流,建立新的分工合作模式為雙方經濟轉型升級創造有利條件。 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聯合會會長鄭宇民說,儘管最近有關於兩岸合作的質疑,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半途而廢。現在合作中面對的問題是空間問題,是貿易自由化,應該用互補而非同構來解決問題。經濟一體化,利你利我利大家。香港、浙江、台灣可以打破你贏我輸非此即彼的默認設置,求同存異。三地地緣上一衣帶水,經濟上唇齒相依,在發展歷程和方式上又極富個性。三地的單一優勢一經整合,必然大於、高於三地之和。在當今世界貿易的格局中,競爭無處不在,而若阻礙和拒絕合作,對三地都無好處。香港在金融貿易等多領域一直名列前茅,兩岸可向香港學習借鑒之處很多,香港亦可與台灣、大陸實現優勢互補。香港是兩岸的橋樑,兩岸加香港,則可以拓展全世界的市場。 |
郭英成卓永財胡季強陳立恆演講 本屆論壇以「合作創新,共享繁榮」為主題,邀請兩岸企業領袖發表主旨演講,討論如何落實產業合作創新、互補整合優勢、共創兩岸經貿發展新契機。 香港佳兆業集團董事長郭英成表示,全球經濟向亞洲轉移,互補共贏正在成為兩岸三地可持續發展的選擇。大陸作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合眾體,是台灣、香港的重要合作夥伴,台灣與香港在分享大陸發展機遇,與其他世界經濟體相比,有天時地利人和等多方面不可比擬的天然優勢。順應歷史潮流,抓住歷史機遇,互利合作,共創繁榮,造福民族和社會已成為兩岸三地企業家共同使命。 上銀科技公司董事長卓永財認為,製造不是耕地,它是為了滿足人類需求,所以製造是一種服務,智慧製造,智慧服務。不管怎麼樣,製造一定有著終端用戶,也許客戶是批發商或者品牌商,了解優勢才是製造目的。我們常在想能夠幫助客戶做些什麼,我們提供非常快速舒適的服務,不斷去創新。 浙江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表示,他支持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長蕭萬長建設「大中華經濟圈」的說法,兩岸三地資金人才市場結合,可以打造世界級企業。中國目前正處於「換擋減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成長力從以往依靠出口轉向依賴內需擴大消費為主,從固定投資拉動轉變為由科技知識產權品牌等無形投資,從製造業驅動升級為靠現代服務業為帶動,通過提升勞動素質以及生產效力來推動產業轉型,打造升級版新中國經濟。未來包括台灣、香港在內的大中華市場,都可能成為世界級龍頭企業。 法藍瓷總裁陳立恆認為,創新是為了實現價值的更新,為了開發結果才能成功。兩岸合作也不是一年兩年,如今要深化合作,互信基礎是從兩岸文化交流開始,達成工作方式的共識,而更大的價值觀是人文精神價值觀。做企業人常講站在客戶立場來想。服務業佔台灣的70%,中國佔40%。做好服務業正是發揮人文精神。在文化建設上要有很深的戰略效果,我們有共同的文化傳承,軟實力關鍵從文化內涵度,文化支持度,文化融合度來看,文化受到共識和支持才有可能有更大融合度。 |
交流座談(一)——兩岸企業家:未來更多合作機會
論壇安排兩場交流座談會,分別由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與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洪德生主持,以「互補整合,共創利機」與「傳承創新,邁向巔峰」為題,邀請臺灣、浙江與香港共10位嘉賓進行與談。
李紀珠(台灣金控暨台灣銀行董事長):未來有很多的合作機會,大陸的支付寶、餘額寶等表示大陸有很多金融需求,而中小企業的金融需求恰恰是台灣的長項,兩岸可以加強深化合作。
章征宇(浙江連連集團董事長兼創辦人):通過對台灣香港企業的拜訪,發現簡單的學習討論還是不夠的,這次來台灣希望能真正找尋到交流合作的機會,共享大陸豐富的市場。
韓國龍(冠城集團暨中國海澱集團主席):要將企業好好整合,創建好品牌,兩岸一起賺世界的錢。生意人第一個注意的就是安全,要為兩岸的安全,為安居樂業創造條件。
王敏剛(剛毅集團董事長):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對文化產業建設都有提到,而真正做到的就只要最近幾年。經濟能做到文化品位的更是鳳毛麟角。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很豐富,它的經濟含量很高,設施建設完備,但很少有台灣朋友過去,台灣的朋友可以一起去視察西北區域,加強與內地合作。
李光華(香港九龍總商會理事長):ECFA的基本精神是大陸跟台灣簽訂兩岸綜合性的經濟合作協定,希望能夠促進兩岸經濟合作關係正常化,避免各自商品進口關稅,減少成本,保護知識產權,避免台灣邊緣化,ECFA的好處一定遠超壞處。香港跟大陸早就簽訂協議,過去多年香港有很多受惠。
主辦方三會首長駱錦明 (右四)、許榮茂 (左三)、鄭宇民 (左一) 與交流座談嘉賓合影。左起:王敏剛、吳中書(主持人)、李紀珠、韓國龍、李光華、章征宇。
交流座談(二)——青年企二代對談 首度會師台北
本屆論壇的較大特色是兩岸青年企業踴躍參與,都是各大領域佼佼者,與談者包括:台灣工銀集團策略長駱怡君,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執行副總經理劉奕成,上海歐擎資產管理集團董事長朱陽,浙江新光控股集團副總裁虞江波,香港高鋒創投集團主席吳傑莊等,圍繞「傳承創新,邁向巔峰」專題,以座談交流方式,討論青年如何傳承及創新企業。
駱怡君:「王道」和「人性關懷」很重要。王道是要承襲聖賢聖德之道來開展事務,最重要是誠信,在誠信之餘還要思考如何能回饋社會。現在社會有動蕩和不安,可是人人都能懷著感恩和祝福的心來面對社會,相信我們不會虛度這一生。
劉奕成:傳承是在不同時間把經驗、知識和資源代代相傳。兩岸企業歷史都不算太長,第一代企業經營人身兼經營者和所有者兩個角色。常常會發現企業的所有權股東是家族,可是經營權發生變化,創業者面臨企業轉移和找好的經營人兩大問題。
虞江波:現在屬於世界經濟低迷期,也是所有企業的轉型期,處於這樣的環境,我們的使命是讓企業全球化,中國民營經濟是有中國以來最為自由和活躍的階段。第二個使命是如何讓自己的企業品牌化和互聯網化。第三個使命是文化如何傳承,制度如何創新。
朱陽:兩岸問題最終的問題歸結到經濟問題,產業升級刻不容緩,市場化基金更聰明,因此在美國能有蘋果、特斯拉這樣的公司。整個產業化能力在台灣非常強,怎麼把兩岸企業家、創業家做整體提升,是在轉型關頭需要去探討的問題。
吳傑莊: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化,誠信、創新也是文化傳承之一。香港發展瓶頸,台灣也在尋找突破口,我們應該創新合作,來找出中華民族長治久安的發展方向,希望企業家多多合作。
兩岸青年企業家參與交流座談。左起:朱陽、劉奕成、洪德生(主持人)、駱怡君、虞江波、吳傑莊。
論壇議程。
Copyrighted by GCTF 2019 | Designed by Inspirr Creation
網頁設計 Web design by Inspirr Creation_freelancer freelance job 创梦小豆 威客 网络兼职 网站建设- Inspirr網頁(香港)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