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攜手「一帶一路」建設

  第六屆ECFA海峽兩岸暨港澳民間合作論壇今年移師泉州,並首次邀請到澳門歸僑總會共同主辦。海協會顧問陳雲林、原常務副會長李炳才,台灣 工商協會顧問林義夫,福建省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吳國盛,浙港澳台四地主辦機構首長許榮茂、林伯豐、劉藝良、鄭宇民等,與兩岸產經學界專家學者及企業家齊聚泉州,就兩岸四地與「一帶一路」建設發表觀點。

李炳才。

李炳才。

  李炳才:構建兩岸經貿發展新格局

  近期「習馬會」的舉行為推進兩岸發展提供新契機,本屆論壇正逢其時,必將為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李炳才指,構建兩岸經貿發展的新格局,「一帶一路」、「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自貿區」建設等都是與大陸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舉措,這將賦予兩岸合作新的課題和內容,我們要緊緊依託這些新的機遇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我們還要深化兩岸農業、教育、文化、科技、社會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讓更多的兩岸民眾和青少年共用兩岸發展的紅利。

林義夫

林義夫

  林義夫:新格局帶動大商機

  為應對國際經濟新發展,「兩岸四地」必須要緊密相互合作,才能夠結合亞太和全球構建對「兩岸四地」有利的經濟環境。從這個角度來看,兩岸在2000年簽署的兩岸合作架構協定就具有它的意義。因為這個協議為兩岸產業分工和加深產業鏈的結合,為參與的「兩岸四地」企業構建起自己的中長期目標,創造了雙贏和多贏的局面。

  「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獲得了歐元地區的熱烈響應和重視,這是一個新的格局,自然也會帶來很大的商機。台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具有豐富的研發、製造、行銷經驗,希望「兩岸四地」相互融入經濟整合,開拓全球商機。

許榮茂

許榮茂

  許榮茂: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合作空間

  許榮茂說,現時「一帶一路」「亞投行」「經濟新常態」「兩岸建設性對話」等都是當前新熱門,新背景,亦是新機遇,為兩岸四地的經濟合作提供新的基礎和動力,兩岸可在金融、貿易、市場推廣等服務領域,綠色製造工程、共性技術研發和智慧製造等科技領域,以及基礎設施、能源和電信等產業發揮更大作用。另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加速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調整金融結構等方面,亦有新的合作空間。

林伯豐。

林伯豐。

  林伯豐冀兩岸四地聯合投資

  林伯豐表示,兩岸四地應該聯合投資,才能互利共贏。泉州與台灣地緣相近、文化相通,但各有特色,讓人倍感親切,希望本次論壇能讓台商更了解泉州,促進雙方旅遊和發展。11月7日習馬會在新加坡舉行,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我們非常認同。希望兩岸未來在「習馬會」的基礎上,增進兩岸同胞的福祉,共謀發展,共創經貿文化發展的新契機。

劉藝良

劉藝良

  劉藝良:澳門推動合作具積極意義

  劉藝良表示,論壇結合兩岸四地的民間力量、商業翹楚及專家學者共聚泉州,意義重大。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下,澳門面臨新一輪發展機遇,對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打造內地與葡語系國家進行經貿交流的平台,推動兩岸四地合作的進一步深化具有積極意義。澳門歸僑總會也會積極帶領僑界參與到國家的戰略中來,為兩地發展貢獻力量。

鄭宇民。

鄭宇民。

  鄭宇民:兩岸合作要有家國情懷

  鄭宇民表示,兩岸交流合作應倡導家國情懷、複合能力、公地意識、華商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前不久跟馬英九先生做了一次歷史上空前的一次會面,他提出「兩岸一家親,家和萬事興」,也提出「骨頭斷了連著筋,隔海相望連著心」,兩岸關係一定要有家國的情懷來合作。

  鄭宇民說,經濟力、文化力複合在一起是最強大的競爭力。兩岸民企合作必須要有公地意識,公地就是要覆蓋國際市場,同時要強化華商的力量。

四地主辦機構首長合影。左起劉藝良、許榮茂、林伯豐、鄭宇民。

四地主辦機構首長合影。左起劉藝良、許榮茂、林伯豐、鄭宇民。

About Author: GCTF Admin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You may use these HTML tags and attribute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