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載於《華商匯》2011年第3期,本刊專訪)
許榮茂
世界華商聯合促進會會長
醫道與商道多有互通,許家的中醫淵源,給了他許多教益,「中醫講究平和,不會爲一些小事急躁。」藥店夥計,證券經紀人,金融公司,紡織和成衣,房地産……他都認真地望聞問切,人只見腠理,他能見肪絡精髓,因能見常人所未見,故能成常人所未成。
至今,以房地産開發爲主的國際化世貿集團,業務已遍及中國、香港地區、澳大利亞等地,而他一如既往地溫和謙遜。梁簡文帝曰:「居高常慮缺,持滿每憂盈。」其許先生之謂也。
許榮茂專訪:同心投入保障房建設 民企港企共盡社會責任
■《華商匯》記者 裘彤
國家經濟經過近30年高速發展,出現了大量的億萬富翁、百億企業,但貧富懸殊問題也想趕不走的蒼蠅般,死死纏繞著社會發展的步伐。溫家寶在兩會前的「道德的血液」喊話,再于兩會中提出建設近5千萬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標,更是對「先富起來」的房地産商社會道德的一大考驗。一向走高端房地産路綫的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今年兩會上出人意料地也來了個「180度」的投資大轉變,向中央提案建議,加快建設保障性住房,幷表明願意參與這個「薄利」項目。他坦言,保障性住房肯定是薄利多銷,但只要大家多做一些,企業還是會有一定的利潤,也能爲國家的重大民生工程做到企業家應盡的社會責任,「這些我們都會認真地參與」。
世茂集團過往一直以高端房地産開發爲主,開發項目的品味也比較高,但許榮茂對保障性住房的數據却是如數家珍。前幾年,溫總理的工作報告中說,要3年內要完成750萬套安居房、保障房,「我當時覺得數額不是很大,因爲中國的城鎮居民就有6億人,可能大約有2億戶左右,3年完成750萬套保障房,就是說只能維持城鎮居民的保障不到百分之4」。
不過,今年溫總理再次談到保障性住房已是大筆的規劃,單是2011年內,就要建1千萬套的保障性住房,未來5年內還要建3600萬套。許榮茂不斷重複地用了「震撼」兩字來形容溫總理的計劃,「這是一個天文數字」,他自己初步算了一筆帳,如果以每間房用70平方米,每平方米3千元來建造,單是2011年的開支,已達到2.1萬億元的開支。
「政府能够拿出來的錢只是象徵性意義,因此相信民間資本的參與將會是非常的大。」他坦承,保障性住房的利潤著實有限,但只要大家把它當成是一個重大民生工程,盡能力參加一部份。「比如說,一個企業一年能做一百個份額的生意,可拿出2、30個分額去做保障性住,利國利民,中間還有一定利潤,我想大家都會參與。」他表明,只要有這樣的機會,世茂都會認真參與,也呼籲企業家應想辦法,盡可能地參與到這個利國利民的大計劃。
事實上,世茂除了有意參與建設保障房的政策外,亦開始嘗試擺脫單一的房地産開發的業務,早前已和香港、臺灣多家企業强强聯合,成立「海峽建設投資公司」。許榮茂秉持的還是「跟著國家戰略走」的生意策略,「內地政府對房地産調控比較大,我們就不會把房地産作爲很大的發展,我做那幾塊政策扶持的項目,比如說現代服務業。政府扶持的,爲什麽不多做一點」﹖
現時「海峽建投」已把目標鎖定在高科技産業上。許榮茂說,國家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倡産業結構的調整,提倡發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海峽建投」主要以先進製造業爲主,引進高科技項目,希望對國家的工業現代化有所推動,把引進臺灣好的産業引到大陸。過去傳統製造業比較多,但招來的工業項目如玩具廠,服裝廠、漂染廠,附加值不高,資源消耗多,環境污染大,限制國家的未來經濟發展,因此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提倡産業結構的調整。
「既然國家對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重視,政策上也有傾斜,我們企業也就不再著重把全部精力放在房地産上,我們可能會騰出一部份精力,來搞旅游、先進製造業的引進,特別是高新科技和基礎産業。」他說,世茂的發展策略就是響應國家産業調整的政策,隨著企業規劃擴大,也希望把産業鏈做大一點。
談起設立「海峽建投」的最初想法,許榮茂還透露了另一個想法,就是對祖國和平統一的促進作用。目前「海峽建投」分別在南京和福建平潭島投了兩塊,究其選擇原因,「因爲南京對臺灣的影響比較大,兩地往來也比較多,上次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到南京,也說希望在南京建一個點,對兩岸的往來有比較大的影響和推動,因此第一個點就設在南京」。至于平潭島作爲對台的經濟試驗區,他們也希望可以擴大與臺灣方面的合作,「我們跟著政策走,政策有需要,我們才做。」
國家提出的「十二五」規劃,不但重點對産業轉型提出多方面的發展方向,亦首次設立專門篇章,對港澳地區的發展進行了規劃。許榮茂形容,內地未來5年的發展,將是很大一個很大的市場蛋糕,問題是香港如何融入,如何去爭取。「十二五」規劃的重點發展就是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其中是現代服務業,香港人在這方面有很大優勢,如香港的金融、貿易,專業人士都有各方面優勢的地方。
不過,「蛋糕」雖大,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許榮茂嘆言,香港很多人對內地不是十分瞭解,他們應該多來看看,多聽聽。現在每個城市都到香港招商融資,但香港人對他們却瞭解不多,「瞭解多一點,中國這個大市場,這個大舞臺還是大有作爲的」。
近年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證券交易所進行聯合,擴大融資能力,令許多人擔心香港證券交易所競爭力削弱。許榮茂認爲,香港人不用過于擔心,香港的獨特戰略位置是誰也取代不了的,「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是目前內地沒有一個城市無法取代」。比如很多民營企業想到新加坡、美國上市,但很多現在美國上市的企業都回歸香港了,香港的上市制約比較少,平臺比較好。
他强調,香港的金融平臺是向全世界開放,民營企業家應該用好這個平臺:「俄羅斯、越南都利用香港這個金融平臺,爲甚麽我們民營企業家不利用這個平臺呢?」而香港亦應運用好自己的優勢,儘快融入內地的發展之中,利用金融市場和專業人士服務,加强自身發展,亦協助國家推進企業「走出去」的發展方向。
Copyrighted by GCTF 2019 | Designed by Inspirr Creation
網頁設計 Web design by Inspirr Creation_freelancer freelance job 创梦小豆 威客 网络兼职 网站建设- Inspirr網頁(香港)網頁設計公司